教学计划
所在位置: 首页 > 实验教学 > 教学计划 > 正文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更新时间:2012-11-01 16:16

学科门类 文学 专业代码 080623W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高人文、艺术素质,具备扎实、系统的数字媒体艺术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把艺术设计的新理念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采用数字化手段进行艺术设计、研究与创新,能够胜任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的研究、开发、设计、编创与制作等工作,面向设计实践第一线的具有现代创新意识的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的新动向和新技术,具有一定的数字媒体艺术欣赏、艺术设计和艺术创意能力、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接受系统的数字制作设备操作、数字媒体产品设计、制作等方面的专业训练,具有平面设计、立体设计、概念设计、内容制作及质量评价的综合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如下:
1. 知识要求:
(1)了解艺术、计算机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掌握素描、速写、摄影摄像、计算机图形学、数字色彩、视频、音频信息处理与传输、动画与游戏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掌握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影视剪辑、数字电影特效、动画、游戏等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收集的基本方法;
(5)掌握一门外语语言,适应数字媒体艺术国际化的要求;
(6)了解数字媒体艺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
(7)了解数字媒体艺术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2. 能力要求:
(1)具有一定的数字媒体艺术欣赏、艺术设计和艺术创意能力;
(2)具有较强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能力,能够综合运用上述所学知识将数字媒体艺术成功应用于各设计领域;
(3)具有较强的创造思维能力、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具有较高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2)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沟通能力和现代意识。
(3)身心素质: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4)专业素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数字影视产业意识和商业效益意识。
三、课程设置
课程按性质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类。其中必修课包括通识必修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包括通识选修课、专业方向模块选修课和专业任选课。
课程按内容分为通识课(包括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模块选修课、专业任选课)三级课程平台,实践教学课程作为整个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本专业主干课程:数字媒体导论、动画运动规律、计算机图形学基础、动画概论、动画设计与制作、数字色彩、多媒体编程、非线性编辑技术、人机交互技术、计算机游戏、虚拟现实技术。
(一)通识课程(54学分)
1.通识必修课程(36学分)
通识必修课指教育部或学校规定的,原则上各专业必须修读的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外语、大学语文、大学生诚信教育概论、计算机基础课程、体育等。
2.通识选修课程(18学分)
通识选修课程是为提高大学生在自我认知、价值判断、思维创新、审美体验、科学精神、生命关怀、社会责任、国际视野、沟通表达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的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涉猎不同学科领域、学习不同学科的思想与方法,并在专业学习、职业规划、目标定位、人生价值等方面深入思考。
通识选修课下设特色课程、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语言文化等课程模块,学生需修满每个模块要求的最低学分。
学生选修与本专业开设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重复或相近的课程,不计入通识选修课程学分。
(二)学科基础课程(40学分)
学科基础课是指某一学科门类中各专业学生均应修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是按学科门类设置的专业基础课,在学科门类中打通,以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要求。
(三)专业课程(45学分)
1.专业必修课(25学分)
专业必修课是指该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帮助学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在更深入的专门知识领域内进行理论分析和技术应用的能力。
2.专业方向模块选修课(10学分)
专业方向模块选修课是指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设置的专业课程,供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未来发展需要选择课程进行修读。学生必须修读该专业方向模块内不少于规定学分的课程。
3.专业任选课(10学分)
专业任选课是根据各专业学科属性设置的拓展性专业课程,主要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知识面,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研究创新能力,包含专业前沿知识讲座、学术研究方法、专业理论动态等课程,体现本专业前沿知识和专业课程特色。
(四)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课程(22学分)
1.基础实践(5学分)
(1)军政训练:新生入学后,集中进行为期不少于两周的军事理论学习和军事技能训练。军政训练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学会军事操练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体验军队生活,培养其良好的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军政训练完成经考核鉴定合格,记1学分,不记入学生成绩绩点。
(2)劳动实践: 学生第二学年期间须参加1次由学校安排的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加生产或公益劳动,以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为期1周,活动完成由学生所在实践单位就学生的劳动态度、出勤情况给出综合评定,经鉴定合格,计1学分,不计入学生成绩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