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门类 工学 专业代码 080605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基本技能,具有人文社会科学与经济管理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及应用系统研究与开发,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知识,接受从事计算机研究与应用的基本训练,获得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内从事软硬件、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研究、设计和应用开发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学科的知识,具备独立获取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
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如下:
1. 知识要求:
⑴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⑵ 掌握计算机及应用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
⑶ 掌握一定的财经管理基本知识;
⑷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⑸ 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
⑹ 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2.能力要求:
⑴ 具有计算机及相关领域中的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维护和管理的基本能力和创新素养;
⑵ 具有较强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 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写、译能力和专业文献的阅读能力。
3.素质要求:
⑴ 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⑵ 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3)具备基本的体育、卫生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健康文化活动的良好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三、课程设置
课程按性质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类。其中必修课包括通识必修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包括通识选修课、专业方向模块选修课和专业任选课。
课程按内容分为通识课(包括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模块选修课、专业任选课)三级课程平台,实践教学课程作为整个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本专业主干课程有:计算机科学导论、离散数学及其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Java程序设计、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学、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算法导论。
(一)通识课程(54学分)
1.通识必修课程(36学分)
通识必修课指教育部或学校规定的,原则上各专业必须修读的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外语、大学语文、大学生诚信教育概论、体育等。
2.通识选修课程(18学分)
通识选修课程是为提高大学生在自我认知、价值判断、思维创新、审美体验、科学精神、生命关怀、社会责任、国际视野、沟通表达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的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涉猎不同学科领域、学习不同学科的思想与方法,并在专业学习、职业规划、目标定位、人生价值等方面深入思考。
通识选修课下设特色课程、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语言文化等课程模块,学生需修满每个模块要求的最低学分。由学生根据兴趣自主决定选修课程,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实现“宽口径”的人才培养。
学生选修与本专业开设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重复或相近的课程,不计入通识选修课程学分。
(二)学科基础课程(43学分)
学科基础课是指某一学科门类中各专业学生均应修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是按学科门类设置的专业基础课,在学科门类中打通,以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要求。
(三)专业课程(49学分)
1.专业必修课(29学分)
专业必修课是指该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帮助学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在更深入的专门知识领域内进行理论分析和技术应用的能力。
2. 专业方向模块选修课(10学分)
专业方向模块选修课是指根据本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设置的专业课程,供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未来发展需要选择方向进行修读。学生在选定专业方向后,必须修读该专业方向模块内不少于10学分的课程。
学生在选修方向模块课的同时,也可选修本专业其它方向模块选修课程(最多6学分),所选课程学分可计入并冲抵专业任选课学分。
3.专业任选课(10学分)
专业任选课是根据各专业学科属性设置的拓展性专业课程,主要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知识面,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研究创新能力,包含专业前沿知识讲座、学术研究方法、专业理论动态等课程,体现本专业前沿知识和专业课程特色。
(四)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课程(22学分)
1.基础实践(5学分)